时间就是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市一医创建胸痛中心纪实
2023-05-12来源:宣传科
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于4月20-23日在西安召开,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冬梅、二区主任李正在代表医院接受中国胸痛中心授牌。这标志着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体系、软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质量标准、救治能力等各项指标和数据均达到国家级标准。回首来时,皆是奋斗的时光。眺望前路,亦是奋斗的新篇。
久久为功 全院全员奋力创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去年6月2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专家撰写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发布,种种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胁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心梗因其突发性和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尤为危险。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胸痛中心通过构建协同救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及时救治,提升心梗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
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正式启动胸痛中心创建工作,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核心主导科室通力配合,全院全员严格按照胸痛中心建设标准,成立专班,建章立制,不断优化诊疗流程、降低诊疗费用、缩短胸痛确诊时间和急性心梗灌注治疗时间。
“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创建胸痛中心是顺应时势之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肖兵说。“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们着手全力打造覆盖广泛、规范高效的‘胸痛急救网’”。
创建胸痛中心,非一日之功。构架组织架构、规范标准化诊疗流程、人才引进和培训、基层乡镇卫生院联动……让胸痛患者得到快速有效救治是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跃然纸上,落在实处。就医流程反复优化,推敲考量,数十个版本优化升级,才有了目前在全院推行的《急性胸痛分诊流程》《急性胸痛鉴别流程》《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的流程图》等一系列标准化诊疗规范流程。
“在最短的时间让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我们全面加强医务技术队伍管理,致力于提升全院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副院长韩从华说。市第一人民医院自创建工作以来,建立了一整套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
一秒关乎生死,一瞬担负生命。在胸痛患者面前,时间意味着生命。控好时间节点,环环相扣,科室联动,市第一人民医院下足功夫。在全院互联网设备、急诊设备、仪器设备上做到时钟统一,每日统一校准时间,登记在册,责任到人。10分钟内出具一份心电图、30分钟内医务人员手术准备就绪……一个个“硬指标”背后正是“软实力”的强劲支撑。
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苏庚介绍,就医流程优化永无止境。每周召开总结会,每月月中质控会,半年召开全市胸痛中心联合例会。现场直指痛点、难点,摊开来谈问题,摆到台面上。目前,全院全员岗前培训,秉持“胸痛患者优先”救治原则。院内随处可以胸痛中心标识标牌,地标清晰一目了然,指引准确,快速就医。
2022年11月20日,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组现场审核认证
医者仁心 守护人民身“心”健康
“@急诊科,有一份危急值心电图,请及时查看。”2月6日,一份危急预警通知发送到胸痛中心成员手机上。收到信息后,医务人员有序分工,快速行动,及时救治患者。每天在仙桃胸痛中心微信群里,一份份来自各乡镇卫生院的心电图不断传送。“请尽快转院,下高速立马通知,我们已做好准备。”心血管内科一区副主任印章看到一份来自陈场镇卫生院的心电图后立马警觉,该名患者急需打通血管,立刻手术。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胸痛病人到急诊科即入绿色通道,检查优先,救治优先,先救治后收费,缩短救治时间。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在发病数分钟内就可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发展为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猝死。急性心梗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内,俗称“黄金120分钟”。
2022年1月31日(除夕),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与西流河镇中心卫生院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共同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搭起生命通道。患者从西流河镇中心卫生院直接绕行市一医急诊医学科、CCU,直达市一医介入医学科导管室,最终成功获救,“D2W时间(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梗死相关血管)”仅用时33分钟。该名患者39岁,当日出现剧烈胸痛1小时,血压80/40mmHg,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梗”。胸痛中心值班人员立刻在“仙桃胸痛中心”微信群内与西流河镇中心卫生院医师联系,询问情况并边谈话边转诊,同时通知急诊手术团队,拟执行双绕行(绕行急诊医学科及CCU)流程。
接到通知后,市一医CT介入室护士长董红艳立刻备好除颤仪、监护仪、药物等急救用品,同时胸痛中心急诊PCI手术团队迅速到位,随时准备接应患者。10时26分,患者转诊至市一医急诊医学科,经过沟通病情及手术签字后,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学才立即护送患者进入介入医学科导管室。手术由市一医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李正在与徐进林医师上台进行,消毒、铺巾、穿刺、导管到位,一气呵成。10时51分,造影证实右冠(心脏的一支重要血管)极重度狭窄,两位手术医师对患者情况进行了充分评估后当即予以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得到即刻改善。
介入手术中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胸痛中心时常发生。挽救生命的背后正是一群坚守在胸痛中心一线的医护人员。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李正在于2021年4月被医院作为学科带头人引入进来,承担起胸痛中心建设的重任。他每次接到急诊电话,李正在总是跑步进入导管室组织手术,仅仅为了节约几分钟的时间,他说:“每一位患者背后是一个家庭,很多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挽救生命始终是第一位。”
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李正在查房
无论多晚,只要接到值班电话,大家第一时间赶往手术室。在今年正月初二,CT介入室护士翟琴连跟5台急诊,她和医生一起身穿30斤重铅衣工作,一台手术下来常常汗流浃背。“我们有2台介入设备,保证急诊救治优先。科室24小时值守,夜间值班30分钟内迅速到达,为患者快速完成影像学检查。”CT室主任吕旭光说。
“供应心脏血管一旦堵住就像秧苗缺水无法存活,挽救濒死心肌的最好办法就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市一医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朱冬梅介绍,医院胸痛中心在过去一年已独立完成急诊PCI近300台。目前,市一医胸痛中心最重要的核心指标——门球时间(从患者入医院大门至介入手术导丝通过病变的时间),由早前的平均120分钟左右降至70分钟左右,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
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冬梅在CCU病房
高效迅速就医的背后,正是依托于胸痛中心的创建。它将120院前急救系统,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有效整合,实现多科联动。同时依托于网络平台,实现院前、基层、核心医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胸痛中心救治院前及院内核心科室急救的紧密衔接,为急性心梗患者搭建了一条快速“生命通道”。
任重道远 胸痛中心救在生死边缘
发生胸痛胸闷时,一张心电图可不简单,它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在基层乡镇,还是在救护车上,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心电图检查。医院为基层乡镇村卫生室免费配发心电采集设备,通过“心电一张网”,数据一键上传至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实时解读、快速诊断、及时回传,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守好第一道关口。
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主任杨亚莉介绍,医院正依托县域医共体打造心电一张网,截至目前,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已实现26家基层医疗机构、22辆救护车、86家村卫生室的心电设备接入,累计常规心电会诊病例达32万例,其中累计发现胸痛中心危急值病例上千例。
远程心电诊断中心
“对于胸痛患者来讲,不仅仅是救治,更要注重预防和宣教,未来任重道远。”朱冬梅说。早在2019年,她的脚步几乎走遍所有乡镇卫生室,为基层村医宣讲培训救治胸痛患者医疗知识。去年5月22日,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培训班,加强与基层医院联动。不放弃每一位胸痛病人,打造胸痛救治单元最后一公里。目前,陈场镇卫生院、剅河镇卫生院、三伏潭镇卫生院3家单位已成功创建胸痛救治单元。
急性心梗急救知识培训
基层医院胸痛中心系统性建设培训
每一位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通力协作;快速诊断、快速转运、快速救治的背后,是每一位胸痛中心医务人员与时间赛跑,为更多的人争取生命的希望。“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市一医胸痛中心多次发出呼吁。如果有胸闷胸痛症状,尤其是心梗发生时一定要先打120急救电话。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一个春天”奔向“又一个春天”,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一棒接一棒,一程又一程,用“心”呵护百姓健康福祉。
编辑 | 平 韦
策划 | 闻 达
审核 | 黄晓梅